找工作焦虑时,看到相关能帮助我们找工作的,特别是刷到那种“保offer”、名企内推广告的,即心动又犹豫,先把咱激动的心收着,相信你们也同时刷到有同学被这类信息忽悠的,签完合同才发现:原来全是套路。
一、套路1:“保offer”≠“保你满意的offer”
场景还原: “同学,你双非本科想进大厂很难,但我们有‘保offer班’,签合同保证你拿到年薪15万+的offer,否则全额退款!” 真相:
模糊条款:合同里写的是“保offer”,但可能是“保你拿到offer”,不管公司多偏、薪资多低(比如月薪5k的客服岗也算);
退款陷阱:即使没达到承诺,退款可能扣掉“服务费”“资料费”,最后到手不到30%;
数据造假:宣称“90%成功率”,实际可能把“试用期被开除”也算作成功案例。
避坑技巧:
要求在合同里明确写清“企业名称、岗位、最低薪资”;
问清退款条件(如“未拿到3个以上面试机会是否退款”);
查企业信用:用“天眼查”看机构是否有大量合同纠纷。
二、套路2:“免费咨询”变“高压销售”
场景还原: “你加微信说想了解下,结果对方每天发消息:‘今天最后1个优惠名额’‘你背景不包装根本没机会’……甚至半夜打电话轰炸。” 真相:
饥饿营销:所谓“名额有限”大多是谎话,目的是让你冲动消费;
PUA话术:通过贬低你的学校/经历(“双非简历根本过不了机筛”),制造焦虑;
偷换概念:把“内推”说成“直接把简历递给HR”,实际可能只是群发到企业邮箱。
避坑技巧:
保持冷静:销售越催你,越说明他们急用业绩;
反向提问:“如果不报班,我自主求职的成功率有多高?”“你们和XX大学就业办合作的企业有哪些?”(逼对方暴露短板);
录音留证:如果对方承诺“肯定能进某公司”,保留证据以防后续扯皮。
三、套路3:“低价课”引流,签完合同疯狂加价
场景还原: “199元体验课宣传‘名师1对1’,结果上课是录播,想解锁‘内推资源’得再交5000;想改简历得再买2000的‘VIP服务’……” 真相:
分段收费:用低价吸引你入门,后续以“简历优化”“面试模拟”“行业洞察”等名义层层加码;
服务缩水:宣传的“大厂导师”可能是兼职实习生,“1对1”变成“群内答疑”;
捆绑销售:强制你买“全套服务”,否则之前的课也不退费。
避坑技巧:
算总账:问清“从报名到拿到offer,总共需要花多少钱?”;
要求试听:正课质量比体验课更重要;
拒绝捆绑:坚持“按需购买”,比如只买简历修改,不买“保offer套餐”。
四、套路4:“内推资源”造假,实际是海投
场景还原: “机构给你发了一份‘内推企业名单’,结果你投了10家,8家没回复,2家说‘没收到过内推’。” 真相:
伪造内推:把公开的招聘链接说成“内推渠道”,甚至直接盗用其他机构的企业名单;
刷量骗局:用“已帮你内推50家企业”的数据忽悠你,实际可能只发了10家;
企业合作造假:宣称“和字节/腾讯合作”,实际可能只帮机构发过1次招聘信息。
避坑技巧:
验证内推:要求机构提供“内推成功案例”(隐去学生信息)或“企业HR联系方式”;
自主查询:用“看准网”“脉脉”查企业是否在招聘,避免被“独家内推”忽悠;
警惕“广撒网”:好的内推应该是精准匹配,而不是让你“海投”。
五、结尾:给应届生的“反套路”忠告
“求职机构不是救命稻草,而是辅助工具。 记住3个原则:
别被焦虑绑架:你的能力比机构包装更重要;
合同比话术靠谱:白纸黑字写清服务内容和退款条件;
自主求职+机构辅助:学校就业办、招聘APP、校友内推,这些免费资源用好了同样能进大厂。 最后送句话:‘保offer’的机构,往往保不了你的未来;但保住钱包
的你,一定能保住人生的主动权。’”
没有经验怎么入职大厂、国企?
知行公社提供一站式陪伴式求职,帮助每一位渴望拿到满意offer的同学,从帮助同学自我认识、背景能力、求职信息、面试技巧等四个维度去提升你的求职竞争力
每节课都是行业导师辅导干货满满,性价比全网最高从职业规划-改简历-群面-单面mock都有涉及还有自身八大问等常见问题的总结真的能够帮助你很多,从开始的面试小白到逐渐建立起了自信,清楚了解了自己的优缺点,有了明确的方向也告别了焦虑与内耗。
知行公社最新的真实学员评价,看完可以做一个参考:
以上就是应届生必看!求职机构这5大套路,90%的人交钱后才后悔的内容,有不懂得同学可以咨询小编,在线为大家答疑解惑~
*更多求职干货和面试信息,可以看看这里:公众号“知行公社校招”这里有最全求职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