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IT产业的领军企业,浪潮集团的身份属性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这家拥有三家上市公司的科技巨头,其企业性质却常引发疑问:浪潮究竟是国企还是民企?表面上看,浪潮集团旗下拥有浪潮信息、浪潮软件、浪潮国际三家上市公司,业务遍及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服务器销量全球前五、中国第一,存储设备连续多年蝉联国有品牌销量榜首。然而在这些耀眼成就背后,其股权结构却经历了一段从“国有相对控股”到“国有绝对控股”的演变历程,最终在2023年完成关键性转变,揭开了这家科技企业的所有制谜底。
一、浪潮集团股权演变
浪潮集团的企业性质多年来存在不同解读,这源于其股权结构的复杂变化。
国有相对控股时期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在2023年之前,浪潮集团被明确界定为“国有相对控股公司”。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作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8.88%,对企业拥有实际控制权。此时浪潮集团的其他股份由多家投资平台持有,包括共青城齐盛投资、共青城英潞投资和共青城高迪投资三家合伙企业,共同持有61.12%的股权。
这种结构使得浪潮集团被归类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
2023年关键转折
2023年1月,浪潮集团完成了一次重大股权变更。原三家投资平台——共青城齐盛投资、共青城英潞投资和共青城高迪投资全部退出股东行列,取而代之的是济南华胜企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和济南山科科潮投资合伙企业两家企业。
这次变更后,山东省国资委实际控制股权比例达到61.99%,实现了对浪潮集团的绝对控股。某查查平台股权结构图明确显示,目前浪潮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已是山东省国资委。
当前股权架构
如今浪潮集团的股东包括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济南华胜企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山科科潮投资合伙企业等9家机构。除山东省财金发展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山东省财政厅外,其余股东的实际控制人均为山东省国资委,国资整体持股比例已接近七成。
这一股权变革标志着浪潮集团正式转变为由山东省国资委实际控制的国有企业。
二、浪潮集团发展历程
浪潮集团的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其发展轨迹见证了中国信息技术的崛起。
技术根基的奠定
浪潮的前身是山东电子设备厂,始建于1968年,最初生产计算机外围设备和低频大功率电子管。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采用了该厂生产的晶体管作为电子元件,这是浪潮技术实力的早期见证。
1983年,第一台浪潮微机在济南诞生,成为中国IT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1989年2月3日,浪潮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总部设在山东省济南市。
创新驱动的崛起
浪潮集团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在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屡创突破:
研制出全球第一台中文寻呼机,并制定了全球第一个汉字寻呼标准
研发的浪潮K1关键应用主机使中国成为继美日之后第三个掌握高端服务器核心技术的国家,该项目荣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在政府云服务领域连续六年保持市场占有率第一
业务版图的扩张
如今的浪潮集团已形成四大核心产业群组:
云数据中心:服务器全球市场份额第二,中国第一
云服务大数据:政务云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智慧企业:大型集团管理软件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智慧城市:为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IT产品和服务
集团拥有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香港、日本和美国硅谷设立了研发中心,构建了全球化的技术研发网络。
三、浪潮集团双重属性
作为国有控股企业,浪潮集团在保持市场活力的同时肩负着国家战略使命。
市场机制下的创新活力
尽管由山东省国资委控股,浪潮集团依然保持着高度的市场敏感性:
采用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拥有灵活的经营决策机制
在人工智能服务器领域连续五年全球市场份额第一
存储设备出货量跃居全球前三
工业互联网平台连续四年入选工信部十大“双跨”平台
这种市场导向的创新机制使浪潮能够快速响应技术变革和产业需求。
国家战略的践行者
作为国有控股企业,浪潮集团肩负着重要使命:
被定位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龙头企业”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骨干企业”
在云计算、大数据等关键领域实现技术自主可控
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服务数字中国建设战略
代表国家参与全球信息技术产业竞争
独特的企业文化
浪潮集团形成了“合作共赢、同心发展”的合作理念,构建了计算生态圈、云服务生态圈、双创生态圈和方案融合创新生态圈四大体系。
以商业合作为核心,以技术合作和人才培养为支撑,浪潮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开放创新的产业生态。
好了,关于大家想要了解的“浪潮集团算国企吗?”相关内容,小编都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希望对大家报名有所帮助。备考过程中大家也可以参加一些在线课程或辅导班,这些课程通常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模拟题,感兴趣可进入知行公社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热线电话:400-0091-582获取课程介绍!